村网通总站 许村 tlluxc.nync.com 欢迎您!
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传统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由于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某种意义上正属于低碳农业。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农业潜力巨大。实际上发展低碳农业已是刻不容缓,并且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中文名低碳农业领 域农业 | 目 的低碳所 属低碳经济 |
当前世界农业正处在一个由“高碳”向“ 低碳”的重大转型期。低碳农业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催生的生态革命产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指出,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人为排放的13.5%;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其发表的一份由全球400多位科学家撰写的报告《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2008)》中进一步指出:“世界需要一个从严重依赖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品、对环境破坏很大的农业模式转化为对环境友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民生计的生态农业模式。”在世界多国共同反思高碳农业弊端的同时,世界农业随之步入新型的有机、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期,即低碳农业经济时代。 低碳农业是 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应打造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基础,从依靠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阳能等方向转变,追求低耗、低排、低污和碳汇,使低碳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特性得到加强,实现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向转变。 人们一谈起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农业的少,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实际上发展低碳农业已是刻不容缓,并且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生物灭虫是发展低碳农业阶段我们需要的最好措施。 2010年8月12日新疆农业博览会上新疆农福来化工有限公司带来生物灭虫先进技术,设备,服务等低碳经济项目。唯一与化工产品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个产品招引不少参展方...... 耕地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表面积,还有三分之一被森林所覆盖。温室气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使 全球迅速变暖,而地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降低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办法。 土壤,包括天然草原,是一个巨大的储碳库。只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像有机农民所用的那些方法,仅土壤固存的碳就可以抵消掉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有机农业能够优化可再生资源的以及 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和能流的特征,同时避免耕地或干泥炭地中氧化亚氮和沼气的排放。相同的生产区,有机体系的排放量往往低于传统体系的排放量。 要增加固碳能力要求土壤保持植被的覆盖。有机农业由于不再需要伐林垦荒,因此有助于减少森林砍伐。同时无需人工合成肥料来提高土壤的肥力,通过间作和淡季耕种豆科植物,利用其固氮作用来促进土壤肥力。这种方法并没被传统农民所采用,常年的混农林种植也能够保持单位面积内的生物数量以及与有机农场相当的碳储量,但这种做法还不普遍。 有机牧场和有机畜牧业的管理主要采用可持续放牧率(每公顷两个动物单位)和循环放牧策略。现有数据表明,牧场蓄养的和草饲的有机牛肉的能量比粮食喂养的牛肉低一半。有机畜牧业系统重新把动物引入到耕作系统中,集约农业依靠大量的施肥和外部投入,导致粮食生产成为了 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与之相比,有机系统中的养分和能量循环更加均衡。虽然有必要进行一些研究以改进这种喂养策略,但是更好的消化高品质草料能显著降低沼气的排放量。传统农场中肥料储存所释放的沼气要比有机农场高出25%。 农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生产、包装以及施用过程所消耗的能源在全部农业能源和化石燃料消耗量中占有很大 一部分比例。合成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带来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无论在氮肥的生产过程中还是农田中使用的氧化亚氮——其温室效应潜值是二氧化碳的310倍。试验发现,非矿物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固化在土壤中。 农业中另一个消耗化石燃料的主要途径是用于耕地和灌溉的机械。根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不耕地会带来杂草问题,还需要解决,但有机系统由于不使用耕地机械而能够避免的碳排放量约为879公斤/公顷/年。针对有机系统直接播种的研究刚刚起步。即使耕地,在地下30厘米以下有机土壤提供的碳和氮的浓度也比其他所有的土壤管理系统更高,并给土壤带来更大更长期的好处。此外,有机管理土壤中的生物保有量能够改善土壤的保湿能力,减少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灌溉需求。 世界大多数 饥民都是生活在半干旱农业地区的农民。在这些边远地区或是处于干旱等不利环境条件下,有机 系统的表现要胜于传统农业。有机管理方法能够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提高当地的粮食产量,与传统农场相比,多样化的有机农场能够更顺利地经过自然演替过程,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避免农业生态系统崩溃。 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百分之一的石油能源,不再把这些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要想抵消其他的农业排放——如牲畜肠道发酵、稻田、生物质燃烧和粪肥处理——要求耕地的固碳率达到400公斤/公顷/年,牧场则需达到200公斤/公顷/年,有机农业系统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即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低碳经济是新出现的一个名词,低碳农业经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闻所 未闻。但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由于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传统和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关注,低碳农业经济形态已存在于我国各地的广阔农村之中。笔者对这些形态各异的低碳农业经济进行归纳分类,大致有以下模式。 1、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模式。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是_丁业革命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显著。但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既有可能带来农产品的残毒,又有可能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农业部门开展的 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根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生长需要,确定化肥的合理施用量,深受农民欢迎: 2、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拓展了生物生长空间,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出效益。在 江苏的 江海 冲积平原,常见的有农作物合理问种、套种的农作物立体种植,桑田秋冬套种蔬菜、桑田夹种玉米的农桑结合。意杨林中套种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农林结合, 苗木合理科学夹种的苗木立体种植,稻田养殖、菱蟹共生、藕鳖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稻田养鸭的农牧结合,意杨树下种牧草,养殖羊、鸭、鹅的林牧结合,水网地区的渔牧结合等。 3、节水模式。目前,我国农业年用水量约为4000亿1"1 , 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8%,是最大的用水户。其中灌溉用水量为3600亿~3800亿m ,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据水利部农水司测算,全国 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6,即从水源到田间,约有一半以上的灌溉水因渗漏、蒸发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直接利用。灌溉后农田水的利用效率也很低,每立方米水生产的粮食约lkg,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多年来,各地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积极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成功地减少和避免了水的渗漏与蒸发;改造落后的机电排灌设施。推广水稻节水灌 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溉等技术,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4、节能模式。推广节能技术,从耕作制度、农业机械、养殖及龙头企业等方面减少能源消耗。改革不合理的 耕作方式和种植技术,探索建立高效、节能的耕作制度。大力推进免少耕、水稻直播等保护性耕作。旱作地区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及多种形式的旱作栽培技术。冬季建造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调节畜禽舍温度,降低能耗。 5、“三品”基地模式。“三品”指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这3种农产品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各地大力推进“三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6、清洁能源模式。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发展清洁能源. 主要有: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各地积极实施“一池(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生态富民工程,既净化了环境,又获取了能源,还增加了收益,农民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7、种养废弃物再利用模式。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秸秆氨化后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合板材、利用桑树修剪下的枝条种植食用菌、利用畜禽粪便生产 微生物有机肥、将 花生壳粉碎加工成细粉再利用等。 8、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如稻米加工企业可以利用优质稻米为原材生产精制米、米粉、米淀粉。产生的稻壳可作燃料,米浆水中可提取淀粉,再从淀粉中提取葡萄糖和米蛋白,过滤后的水送养猪场喂猪。养猪场有机肥施入企业的稻米生产基地。 9、区域产业循环模式。在一个区域内,产业与市场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之间的产业大循环,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l0、农业观光休闲模式。近几年。到农村观光休闲。已成为 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的一种新选择,观光休闲农业因此获得较快发展。观光休闲的主要场所,有农村天然景观、历史人文遗址、 休闲农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特色农业产区、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知名度高的乡镇企业等。 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 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农业阶段、 传统农业阶段和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过程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农田开垦和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减少,以及自然物种和天敌的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造成了环境污染,进而也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这种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由于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化肥等,某种意义上正属于低碳农业。 按照专家的说法,低碳农业是一种比广义的生态农业概念还更广泛的概念,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低碳农业只是一个离我们比较遥远空洞的概念呢?绝对不是,最简易、最有效的例子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据科学测定,一亩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放出氧气49公斤,可供65人一天的需要。 南北发展不均衡是当前世界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农业现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素有“南美粮仓”之称的阿根廷,已经打破“种地必须先耕”的传统,实行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巴西政府于2010年制订了“低碳排放农业计划”,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农林牧一体化生产、农作物轮作,并推广生物固氮技术、整治退化草场等;我国在生态农业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重建农业湿地系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虽然取得进步,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因气候变化引发的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而遭受极大影响。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中称发展中国家将承受气候变化潜在影响的75%—80%,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农业依赖性强。 低碳农业现已突破经济范畴,上升到政治范畴。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劣势直接导致其在“低碳国际”的弱势地位。发达国家因具有较为丰富的农业碳汇政策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国际碳市场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和决策权。 到目前为止,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获得被国际认可的碳排放系数。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及随后的气候会议中,美国等发达国家代表团在“透明度”问题上对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制造压力,双方在与碳减排相关的国家权益方面比较对立。低碳农业随同低碳经济整体上升为一个关于国际政治话语权争夺并重组的政治问题,成为“碳政治”演化的一个分支。 国外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改进饲料配方,从而减少家畜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气体:建立生物工厂,加强对家畜粪便的循环利用:提高家畜饲养和饲料种植的效率,加强农牧业基地的合理化管理;植树造林,加强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利用价格和税收对畜牧业进行调节,等等。 澳大利亚大约有16%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农业。66%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是以来自于牲畜内脏的CH4形式出现的。澳大利亚通过采用浓缩饲料、替代饲料减少CH4排放量。使用浓缩饲料,虽然每头牲畜每天的CH4排放量可能会增加,但是每千克饲料采食量和每千克产品的排放却在减少。使用浓缩饲料产生的排放的净效果,取决于动物数量减少或适龄牛被屠宰的数量,及这种做法如何影响土地使用、粪便氮素含量以及生产和运输浓缩饲料产生的排放。减少CH4排放量的做法包括:在饲料中加入油或油籽、提高牧草质量(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及优化蛋白质摄入量以减少氮素排泄和N20排放量。 一些食物添加剂可以适度考虑,但应注意其负面效应。离子载体抗生素可以减少CH4排放,但效果是“过度性”的,在欧盟已被禁止。抑制甲烷菌的卤代化合物,但它们的效果也是“过度性”的。并且可能会抑制摄入量。新型化合物,如植物缩合单宁、皂甙或精油可能在减少CH4排放方面具有优点,但实现这些效果往往会降低饮食消化率。 日本通过提高育种和更好的管理(如减少后备乳用小母牛)产生更好的减排效率,减少了每单位畜牧业产出的CH4排放量。利用牲畜健康动态监控表,实时监控健康动态,及时分析生产出现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加快畜种和草种的改良步伐。 在广大农村,也到处都有“农业低碳化”的文章可做。在 新农村建设中推行“一池三改”,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既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又节省开支,增加收入,这就是典型的农业低碳化。 除此之外,无论是按照传统的做法,把秸秆深翻到土壤里腐烂做基肥,还是把秸秆粉碎掺加畜禽粪便发酵后做生物质有机肥,或者将秸秆作原料,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纤维板、燃料,都可以大大减轻对生态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在我省的 壶关县,一亩玉米地产出的秸秆就可以压制出半吨秸秆炭,1.3吨秸秆炭即可满足一户农民全年的取暖做饭。 所以,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无论是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还是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只要是可以降低 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都属于化解农业风险,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最有效最现实的形式。 当然,从生产方式来看,低碳农业虽然前景广阔,但距离“低碳农业”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首先,劳动力是发展低碳农业前期投入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知识型劳动力的投入;其次,我们的农业生产特点决定了规模化低碳农业发展的困难。例如,一个农户或一个种植园实行低碳农业的模式,而周围的耕地仍是化学农业,这个生态模式的土壤、空气和水源仍旧受到影响和污染,这就需要在组织形态上进行改变, 比如成立生态农户合作社等。此外,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大面积采用生态农业的部分技术、需要相应的生产技术与之相匹配、需要政府和一些高校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特别是市场的衔接。同时,我国鼓励低碳农业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应该更完备、机制可以更灵活。 由此看来,“低碳农业”的发展不是玩时尚的概念,而是重在科技的持续扶持及加大各种资源要素投入,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低碳”是两会上最热的词之一。政协委员提案扎堆“低碳”,人大代表热议“低碳”,小组讨论也离不开“低碳”话题。“低碳”一时间成了人们关注的“新宠”。那么,何为“低碳”,农业农村在发展低碳中有何作为?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从不同角度对农业农村发展“低碳”进行阐释。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题中之意 “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低碳理念的本质就是降能节约。”全国政协委员、 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 尚勋武说。 全国政协委员、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张全国对低碳农业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政策,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区域经济发展中重点考虑的领域之一,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在我国的 农业生产方式中,有一些生产习惯不符合低碳的要求,既不节约又污染环境。 广西 忻城县土肥站副站长蒙铁英代表以施肥为例说,由于当地雨水比较多,暴雨通常会造成农田被淹没,传统的施肥方法使肥料的流失非常严重,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还污染环境,农民急需要一种能够控制释放速度的肥料。资料显示,我国化肥利用率低是化肥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除作物吸收利用和土壤残留外,约有50%以上的氮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流失到农田外,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如 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温室效应、农产品品质下降等。 张全国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建议,他认为,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实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从国家法律法规高度,逐步开发完善农业 能源效率标准。他还提出,要重视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包括能源、环境、建筑结构、给排水、绿地等碳减排与扩碳汇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 科技支撑农业生产低碳化 尚勋武说,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低碳可做的文章很多。可以说,在农业领域,实现低碳可行性很强。 他说,农业多个环节都可以考虑如何做到低碳。他具体举例说,从农业投入品来看,比如水资源,农业耗水很大,但用水方式不合理,造成极大浪费。水用于灌溉,还要消耗电能,如果节水,就节约了灌溉用能,也就低碳了。 张全国则对低碳农业给出一个概念,“低碳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他进一步解释说,低碳农业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在农业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低碳农业还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 如何推行低碳农业,尚勋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加强技术的作用,在农业领域多推行低碳技术。二是生产模式的创新。比如集约化生产,通过合作社,专业协会推动集中生产、经营,提高效能。 张全国也持同样的观点:通过提高低碳农业的技术含量,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肥料研制的科技发展为例,我国在肥料技术研发上支撑了施肥的低碳化。来自山东 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的刘建文代表表示,临沭的肥料企业在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的缓控释肥在低碳方面成效显著。他举例说,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金正大集团研发并推广的上百种缓控释肥产品,适合我国大田作物。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 许为钢代表归纳了缓控释肥在低碳方面的优势:缓控释肥可根据作物养分需求控制养分释放,改变了化肥因溶解过快、养分流失而难以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对养分不同需求的缺点,可以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简化农作物生产技术、帮助农民节本增收。 对于用科技支撑低碳农业发展,张全国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他建议:第一,提升粮食核心产区的低碳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叶菜) 功能区等项目,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基础。第二,加强培育适应低碳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大力推动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第三,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如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等。 农村生活低碳时代来临 低碳方式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上大有作为,农村发展低碳的条件也已经成熟。张全国说,发展低碳农业,要发展乡村新能源,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如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农村生活炊事用能、村镇生活用电及生活用热水需要。 20年前,将环保写进村民公约,并成立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村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的 浙江省 宁波市 滕头村,就是农村低碳的先行者,村党总支书记 傅企平代表介绍说,建设“低碳”生态乡村,是农村发展的金钥匙。“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农村也应挑起担子。”傅企平认为,未来“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西部农村大量推广太阳能灶,会大大减少因燃柴(草、木)、燃气、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任启兴说。他说,我国西部地区 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最适宜大量推广太阳能灶。任启兴建议建立财政支持政策,对农村购买太阳能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同时,大力扶持太阳能灶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帮助企业提高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以满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灶的需求。 跟任启兴不谋而合的是,全国政协委员、 甘肃省副省长、省工商联主席 郝远对太阳能利用也十分关注,他在两会上提出了《实施太阳能“南墙计划”的提案》。其核心理念是利用建筑 朝阳的南立面,包括南立面上的集热墙、空气集热器及附加阳光间,尽可能将收集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转换为热能,进而传递到室内以实现供热取暖的目的。 为在农村推广更低碳的生活方式,张全国也建议,普遍推广沼气技术开发和应用,同时充分利用农副业剩余物,提高秸秆低碳化利用。他说,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亿吨,其中一半可作为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他建议,重点进行秸秆低碳化利用“三位一体”成套技术与设备研究与开发。选取河南省等粮食核心产区进行低碳农业可再生能源与节能工程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应用。 农业排放温室气体,尤其以CH4和N2O为重。同时农业也是巨大的碳汇系统,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的碳,而土壤也是一个巨大的碳库。但农业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利用方式,尤其是 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对碳吸收与排放之间的动态平衡影响甚大,进而难以明确各类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是碳源还是碳汇,以及两者之间演变过程的影响因素。发展低碳农业的现实目标之一就是,使农业生产系统适应全球变暖并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如何发展低碳农业呢?就理论研究而言,我们要弄清低碳农业的内涵、任务、目标、举措、机制、政策等,并要深入了解应该如何在过去的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的基础上加以凝练与提升。实际上,低碳农业内涵古而有之,只是现阶段概念要义的更新与高新技术的介入而使其得以深化并提升。从系统观点认识,低碳农业是一个追求的整体目标,也是一个复合的技术体系,其基础应该是现代生态农业和 农业循环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现象,例如耕地紧缺与粮食安全矛盾,畜牧发展与饲料不足的困惑,资源不足与过度开发,凡此种种,令人担忧。同时,大量畜禽排泄物引起了农业面源污染,使得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严重;作物种植过程中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水稻秸秆再利用方式不当及CH4排放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等,都将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怎样寻求新的出路,这是新时期提出的新命题,就此也为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天地。 从实践意义认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低碳农业,就是要从不同的层次来介入,因地制宜地建立不同的模式。特别要强调的是,发展低碳农业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项目带动,转型提升。很显然,不同问题要具体探讨,不同区域要详尽研究,不同层次要分别建模,不同优势要顺势发挥。切不可一哄而上,更不可拼凑而就。例如水田、旱地、坡地、山地如何抓住侧重点,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水田,要设法降低甲烷排放;对于旱地,要着力减少氧化亚氮释放;对于种植业,要推广立体农业模式,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对于养殖业,要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对于加工业,要推广绿色农业模式,提高整合集成效率等。当然还要优化农业系统结构与合理调整生产方式,使之有利于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这其中有 技术环节要突破,也有优惠政策要引导的问题。专家们认为,依靠科技进步,着重要突破减量化技术运用,实现资源节约;要突破再利用技术运用,充分挖掘潜力;要突破再循环技术运用,强化综合开发;要突破可控化技术运用,防治农业污染。此外,还有高光效作用品种选育,配套技术集成,立体农业深化,循环农业拓展,生态农业提升,这无疑都有利于实现现代农业的低碳化。可以相信,与低碳经济同步发展的低碳农业,其潜力是巨大的,其应用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2010年10月15日,由农业部和 英国驻华大使馆发起,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和英国 洛桑研究所承办的“中英低碳农业研讨会”在 北京举行。来自英国 洛桑实验站、 伦敦大学、 东安格利大学、北怀克研究中心、 爱丁堡大学,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普林斯顿大学,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沼气学会、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低碳农业中心及 中国农业大学的国内外专家汇聚一堂,共同研讨改善农业养分管理,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农业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张林逸、英国驻华科技参赞David Concar、国家 发改委气候变化司蒋兆理、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王锦标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院长 张福锁主持会议。 我国政府在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提出到2020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拉开了全国发展低碳经济序幕。农业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尤其是在氮肥生产、运输和施用过程中。氮肥是重要的 农业生产资料,是支撑粮食生产、农业工人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生产、消费了世界上1/3的氮肥。如何在保持农业发展的同时,降低环境影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难题,也是我国两型社会发展的关键。在这方面,欧美部分国家已经成功实现了在不增加氮肥用量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的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 为了借鉴国际经验和技术,英国外交部和中国农业部资助开展我国“改善农业养分管理,发展低碳经济”研究项目。这一项目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张福锁教授和英国洛桑实验站David Powlson教授共同主持下开展,项目成员还包括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研究员黄季琨、伦敦 大学教授David Norse和东安格利大学教授吕悦来等。这一研究以合理施用氮肥为重点,同时考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相互关系以改善粪便管理和有机肥生产的潜力,其目标是帮助国家和省级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改善养分管理、寻求降低温室气体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延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中英低碳农业研究项目自2009年4月正式启动,对全国相关人员开展了低碳农业及研究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培训,建立了中国氮肥的生命周期LCA研究方法。课题组已利用这一方法定量化了中国氮肥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减排潜力。项目组选取江苏、 山东、 吉林、 陕西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进行重点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省情的政策建议,得到了地方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项目组提交的政策建议“改善农业养分管理:中国低碳经济计划中不可忽视机遇”,得到了有关国家领导的批示。 继2009年9月 南京、2010年1月山东两次低碳农业案例研讨会后,召开的本次会议围绕“减少中国氮肥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启示”、“优化养分管理是实现低碳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中国农村沼气政策与发展策略”、“高产耕作系统的净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农业氧N2O排放与全球氮循环”、“低碳经济改革”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1简介
2低碳过渡
有机农业
有机牧场
非矿物
多样化
3模式
4特点
5国内
6国外
7实践
8前景
9低碳农业
10词条图册